快捷搜索:

远古北半球森林大面积灭绝新解

  古代北半球大面积灭绝的新解释

  在地球上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五次生物灭绝,其中一次发生在两亿年前的三迭纪和侏罗纪之交。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由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引起的极端温室效应造成的,最近多国研究人员为北半球森林大面积灭绝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德国法兰克福大学7月16日发表声明介绍,大西洋开始形成之初,后来沿欧亚板块与北美大陆板块之间的断层出现了一批火山,火山喷发和暴力大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极端温室效应,破坏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然而,这个古生物学家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同一时期大陆植被的巨大变化。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及他们在美国,瑞典和芬兰的同行在德国和瑞典的三个地点钻取了核心样品。样品的植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在三迭纪和侏罗纪交替时期,欧洲西北部的森林曾被蕨类植物和蕨类植物所替代。这些原始植物生存在艰苦的生态条件,酸性土壤少,日照少。这种植被在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中非常典型。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陆地植被如此戏剧性和广泛的变化不可能完全由温室效应引起。为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释:火山喷发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到大气中,从而形成大规模的酸雨。另外,大气中大量硫酸盐气溶胶的积累又大大减少了到达地面的阳光量。这些因素造成了大面积森林的破坏,而适应这种环境的蕨类植物也利用了这一点。同时,研究人员发现,三迭纪和侏罗纪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等有毒有机化合物的含量显着增加,可能是由于地壳中火山熔岩燃烧有机沉积物所致,森林的破坏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自然 - 地球科学”杂志上。 (资料来源:新华社郑嘉荣)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